2025 年 9月 23 日,蘭州牛肉面領域頭部品牌張拉拉蘭州手撕牛肉面登陸澳門,在 “2025澳門連鎖加盟實戰工作坊商業創新與增長模式” 上發表主題演講。品牌創始人張曉慧攜 “手撕工藝” 的西北風味與 “文化出海” 的戰略思考,以 “一碗牛肉面的全球敘事” 為核心,深度解讀餐飲行業的時代機遇與文化價值,現場吸引了知名粵港澳餐飲從業者、投資機構代表參與。截至目前,張拉拉已在全國 布局 500 家門店,此次澳門演講既是品牌對餐飲板塊的戰略發聲,更是中國民族餐飲向全球市場的一次深度對話。
初心:“我做的不是一碗牛肉面,而是一碗能被世界記住的中國故事”
演講開篇,張曉慧以品牌核心初心破題,將張拉拉的 “手撕牛肉面” 置于文化載體的維度:“餐飲從不是單純的果腹之物,而是文化最溫和的載體 —— 每一碗面的湯頭里,熬煮的是西北的風土;每一絲手撕牛肉里,藏著的是中國手藝的韌性。” 強調 “我們始終相信,能跨越國界的不只是味道,更是味道背后的文化故事。”
時代洞察:“科技是硬實力,但文化才是溫和的軟力量”
在當前全球發展格局深度調整的背景下,“科技硬實力” 與 “文化軟力量” 的協同作用愈發凸顯。硬科技是國家競爭的正面賽道,但文化軟力量的滲透更具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 而餐飲,正是承載這種軟力量的最佳表達載體。
張曉慧在演講中指出,全球轉型階段的國家競爭呈現 “硬軟并舉” 的特征:硬科技如芯片、新能源等領域的突破,直接決定國家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是 “顯性賽道”;而文化軟力量則通過生活方式、價值理念的滲透,構建國家形象的 “隱性影響力”,其效果更持久、更易引發情感共鳴。“餐飲連接著不同國家的日常飲食需求,是文化交流最貼近生活的切口。” 張曉慧強調,一道美食背后的技藝傳承、口味文化,能以最溫和的方式跨越文化壁壘,比傳統文化傳播形式更具滲透力。她以餐飲品牌張拉拉的實踐為例,闡述了科技與文化的深度協同路徑,引發行業關注。
張曉慧的觀點為中國文化 “走出去” 提供了新視角:在硬科技持續突破的同時,以餐飲為代表的生活類行業,可借助科技手段強化文化傳承與輸出,成為文化軟力量的 “輕騎兵”。業內人士認為,張拉拉的實踐為餐飲品牌全球化提供了可借鑒的路徑 —— 通過科技賦能實現文化標準化傳播,既能打破地域與文化的限制,又能讓中國文化以更鮮活、更貼近生活的方式融入全球市場,為全球轉型期的中國文化影響力建設注入新動能。
品牌定位:“張拉拉,不只是餐飲,而是中國味道的文化輕騎兵”
演講中,張曉慧將張拉拉形象地稱為 “中國味道的文化輕騎兵”:“餐飲是我們的現金流基石,500 家國內門店的穩定運營為品牌提供底氣;IP 是估值放大器,我們讓年輕群體主動傳播中國飲食文化;而文化出海是無限擴展性的核心,也是我們區別于其他餐飲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她提出對標國際品牌的目標:“麥當勞代表美國快餐文化,星巴克傳遞美式生活方式,張拉拉要做的,是讓世界看到中國餐飲的文化厚度 —— 我們不僅賣牛肉面,更賣‘中國民俗體驗’‘非遺技藝傳承’,讓品牌成為中國文化的全球傳播者。”
機會與未來:“餐飲是今天的機會,文化出海是明天的時代紅利”
談及行業機遇,張曉慧用 “三重機會” 勾勒發展藍圖:在消費端,年輕人對 “文化型餐飲” 的偏好持續上升,張拉拉國內門店 Z 世代客群占比超 60%;在資本端,文化科技類公司估值普遍高于傳統餐飲,“當我們把餐飲與文化、科技結合,就能打開更大的價值空間”;在時代端,“文化出海是當前局勢中最易被全球接受的力量,這是屬于中國餐飲品牌的時代紅利”。
從上海街頭的第一家門店,到澳門的全球戰略發聲,張拉拉正以一碗牛肉面為起點,書寫中國餐飲文化出海的全新敘事。正如張曉慧在演講最后所說:“未來,當全球消費者提到中國美食,希望他們不僅想到熊貓,還能想到張拉拉的牛肉面 —— 這是我們的愿景,也是中國民族餐飲的共同目標。”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