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全球經濟環境與國際資本格局重塑,中國企業加速謀求多元化融資路徑與國際化布局。作為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重要支點,香港在企業“走出去”戰略中扮演著日益關鍵的角色。近日,在致同主辦的“破局·立勢·共生——民營經濟新質躍遷的多維賦能”媒體分享會上,致同五大合伙人從不同維度,深度解讀行業趨勢、政策與案例,賦能民企高質量發展。
致同香港審計主管合伙人吳嘉江率先與眾多媒體深入探討“A+H”股IPO近年來的推動因素、發展趨勢及深遠影響,并為計劃赴港上市的企業提出了系統性建議。吳嘉江指出,2024年之后,一系列強有力政策成為“A+H”股發展提速的關鍵推動力:如中國證監會出臺支持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政策,港交所與香港證監會聯合優化上市審批流程,以及FINI結算平臺的推出,均顯著提升了IPO效率和確定性。此外,港交所推出的18A與18C制度改革,分別為生物科技公司、特??萍脊鹃_辟上市通道,有助于內地具備高成長潛力的科技龍頭企業更高效地完成上市融資,并強化其品牌影響力。與此同時,“科企專線”機制通過保密遞表制度,為處于研發階段的企業提供了商業機密保護,對于吸引高科技企業上市具有明顯的優勢。吳嘉江提到,中美監管摩擦尚未完全緩解,尤其在數據合規方面仍存在風險隱患,促使大量中概股選擇回港。港交所為此設立專項通道,審批周期縮短至3個月,并允許繼續采用VIE架構,為企業規避潛在風險、實現融資擴張提供了便利。
吳嘉江總結了香港資本市場六大優勢: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互聯互通機制完善、再融資便利靈活、政策支持力度大、人民幣離岸樞紐地位以及綠色金融發展領先。面向未來,吳嘉江為擬赴港上市的企業提出五項系統性建議:一是根據自身戰略選擇合適的H股或紅籌上市路徑;二是嚴格遵循港交所關于董事會治理架構、財務透明度及信息披露的規范性要求。三是開展上市可行性評估,建議企業建立量化評估模型,重點考量財務指標達標情況。四是盡早開展合規性盡職調查,避免因合規瑕疵延誤上市進程。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