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技術正驅動新一輪產業革命,其先行領域基因檢測技術已從科研邁向臨床,并向消費級居家檢測拓展
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規模化應用場景驅動技術創新與迭代,加速基因技術在精準醫療、健康管理等領域的深度應用,搶占未來生物經濟制高點
充分發揮基因技術的底層技術、通用技術作用,為精準醫學、健康管理、基礎科研、教學育人、農業育種、生物制造、細胞產業、中醫藥、檢驗檢疫等領域提供工具支撐、科研合作、產業合作,孵化一系列新技術、新設備、新服務
在北京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華大集團展位展出的高通量基因檢測 AI+ 本地化醫學解決方案(2025年7月16日攝)? ? 任超攝 / 本刊
基因技術作為生物科技基石,近年來在檢測、編輯、合成、治療等方向不斷取得突破。其研發和應用不僅具有重塑醫療、農業、環保等產業的潛力,更可望通過技術升級、產業革新和數據驅動,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引擎。
近年來,基因技術行業進入發展快車道,基因檢測憑借“體量最大、落地最實、基礎作用顯著”的特點,成為核心部分。相關專家認為,在基因檢測領域,應用場景從科研服務逐步深入臨床診斷,邁向消費級居家檢測。
基因檢測行業的快速發展,勾勒出未來產業的成長軌跡,分子生物學等基礎科學對基因結構、功能的突破,推動基因測序等技術誕生;市場對“更快速、更低成本、更精準檢測”的需求,倒逼技術迭代;不斷優化測序芯片、改進試劑配方,最終實現從早期高成本、低效率到如今“百元基因組”突破。高技術遇到高需求,催生巨大產業動能,釋放多重效益。
產業爆發力。20多年前一個人的全基因組圖譜花了13年時間,用了30多億美元。現在,根據測序序列遍數、遺傳病相關風險評估種類不同等因素,市場價格在1000美元到1萬美元。如果人人都有生命底圖即全基因組圖譜,僅中國市場規模潛力就達到萬億元級。
民生獲得感。過去5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實施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耳聾基因免費篩查民生工程,唐氏綜合征、遺傳性耳聾兩種嚴重出生缺陷得到基本控制。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評估,兩項免費基因篩查工程的衛生經濟學效應分別是1比16.73、1比15.06。以華大集團10多年所做的1800多萬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為例,總的陽性率超過1.03%,全社會總投入不到百億元,衛生經濟學效益達數千億元。
安全守護力。基因技術關乎人口、生物、糧食、生態、經濟、科技、數據、文化等多維度國家安全。以生物安全為例,高通量測序技術是發現SARS病毒、新冠病毒等新病原體的利器,基因技術可以為生物安全預警體系提供技術支撐。
國際影響力。國產測序儀已登陸六大洲,裝備不少國家的醫院、大學、疾控中心、司法機構等,提供關鍵的技術支撐和服務,成為亮眼的“中國名片”。中國科學家還幫助有的國家規劃、建設生物樣本庫,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每一個未來產業都是技術、創新、用戶等多重驅動的結果。在激烈國際競爭中搶占基因產業與生物經濟制高點,需要系統謀劃。
戰略重視。從戰略高度重視基因技術、基因產業,實施“基因+”行動,推動基因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構建“創新帶應用、應用促創新”的良性循環,擁抱基因經濟時代。
夯實研發基礎。加強樣本資源庫建設。規劃建設國家級或區域性的生物樣本資源庫,實現樣本的集中管理和共享,為基因技術研究提供豐富的樣本資源。
運用先進的基因測序技術,對大隊列人群的基因組進行高深度、高精度測序。利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挖掘基因與疾病、基因與藥物反應等之間的關聯,為疾病的精準診斷、治療和預防提供依據。開展基因治療、個性化醫療等方面的臨床研究,加速基因技術從實驗室到臨床的轉化進程。
建設基因技術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包括基因測序平臺、數據分析平臺、臨床試驗平臺等,為科研機構和企業提供共享資源和技術支持,提高研發效率,降低研發成本。
強鏈補鏈。加大對基因檢測、基因合成、基因治療全產業鏈的投入,加大對國產測序儀等設備的支持力度。
加強人才、資金支持,通過高校教育、科研項目培養、國際合作交流等多種方式,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研發團隊。
華大聯合14國科學家發起人類基因組計劃(HGP2)第二期倡議,聯合協和醫院發起、已有多國參與的千萬罕見病和出生缺陷防控計劃,支撐北大進一步多組學數字化的50萬人中國慢性病前瞻研究計劃,支持全球深淵生命科學研究計劃等,需要更多社會力量投入其中。
加強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將基因測序能力即“生命算力”作為生物經濟乃至基因經濟時代的新基建系統部署。
建議在已有大的應用場景、科研基礎的地方建設生命算力中心,為生命科學科研以及醫療、農業、生物安全、生態環境和物種多樣性保護等各應用領域用戶提供基因檢測、基因合成、基因存儲、智能計算等服務,實施數據交付、數據存儲、數據挖掘、數據利用一條龍,構建基因經濟乃至生物經濟發展底座和“高鐵路網”。
充分發揮基因技術的底層技術、通用技術作用,為精準醫學、健康管理、基礎科研、教學育人、農業育種、生物制造、細胞產業、中醫藥、檢驗檢疫等領域提供工具支撐、科研合作、產業合作,孵化一系列新技術、新設備、新服務。
在衛生健康工作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過程中,發揮基因技術在精準預防、精準醫療等方面的作用。
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戰略優勢,以場景的規模化應用促進技術迭代,形成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場景應用的正向飛輪,進一步促進、確立我國在基因技術上的并跑甚至個別領域領跑地位,推動基因科技實實在在造福更多人。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