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華電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布2025年半年度報告。記者從報告中獲悉,公司當期營業收入達38.5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9.26億元,同比增長31.59%,連續兩年保持穩健增長,業績表現凸顯增長韌性。
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華電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業績的穩步提升,與其在氫能領域的持續深耕密不可分,這一成果也同步印證了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系統推進氫能產業體系建設的階段性成效。回溯戰略布局,2024年,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戰略研討會已明確將氫能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2025年,《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正式印發,從集團層面為 “構建技術領先、產業協同的氫能生態體系” 提供了頂層指引。
作為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科技板塊的核心力量,華電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承擔著氫能技術研發、裝備制造與系統集成的核心任務。記者從公司方面了解到,自開展氫能業務以來,公司持續打造綠氫全產業鏈,致力于成為國內領先的綠氫裝備與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聚焦核心技術,推動綠氫裝備自主化
氫能作為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已獲得頂層政策的強力護航。記者梳理政策脈絡發現,2024年氫能正式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明確 “積極有序推進氫能開發利用” 的法律定位,中央政府更將其納入前沿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方向;今年6月,國家能源局發布《中國氫能發展報告(2025)》中,明確指出 “中國的氫能產業正從試點探索逐步進入有序破局的新階段”,產業發展機遇窗口已全面開啟。
面對這一戰略機遇,華電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秉持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 的理念,在氫能技術研發領域持續攻堅。記者了解到,華電科工股份有限公司圍繞氫能 “制—儲—輸—用” 全鏈條關鍵環節推進核心技術突破,尤其在制氫領域,其堿性電解水制氫裝置、PEM電解水制氫裝置及核心材料已取得多項關鍵進展,同時通過強化基礎研究,進一步夯實關鍵核心技術競爭力。
天津產線
在產學研協同創新層面,華電科工股份有限公司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的合作成為行業典范。記者從雙方合作項目中獲悉,聯合開發的 “低能耗兆瓦級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裝置” 已成功入選國家能源局“2023年度能源行業十大科技創新成果”,更關鍵的是該裝置實現了催化劑、質子交換膜等核心材料的自主可控,為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制取綠氫掃清了核心技術障礙。
隨著氫能技術加速成熟,市場對氫能項目建設的需求持續攀升。記者從華電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獲悉,公司已啟動裝備制造規模化、產業化準備,當前正在推進堿性電解水制氫裝置核心部件的規模化采購,涵蓋極框、鎳絲網、密封裝置等關鍵組件。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舉不僅彰顯了華電科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氫能裝備制造領域的產業化能力,更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推動材料、制造、加工、檢測等環節的技術升級與產能釋放。
示范項目密集投產,多場景技術實現突破
以科技創新對接產業需求,以產業升級反哺科技創新。當前華電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正通過一批示范項目的密集落地,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記者觀察到,近期其投產的多個氫能項目均帶有國內 “首個”“首創” 標簽,覆蓋多技術路線、多應用場景,為行業提供了可參考的實踐樣本。
達茂旗項目現場
記者從華電科工股份有限公司項目團隊處了解到,內蒙古華電達茂旗20萬千瓦風光氫儲用一體化項目作為國內首個同時集成堿性與PEM兩種制氫路線的項目,已實現風光發電到氫氣利用的全鏈條貫通,該項目于2024年2月完成首車充氫,6月竣工移交,三季度即達成全容量投產,為大型風光制氫項目提供了技術組合應用的參考路徑。
鐵嶺項目現場
與此同時,遼寧華電鐵嶺25MW風電離網儲能制氫項目作為國內首個風電離網制氫示范工程,通過自主開發離網制氫EMS系統,實現了新能源與制氫負荷的最優耦合,項目應用混合式整流電源與構網型儲能技術,僅用 8個月便完成建設,2024年4月全容量投產后,還圓滿完成了“2024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的綠氫供應任務,成為離網制氫高效落地的典型案例。
在極端環境應用場景中,青海德令哈PEM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同樣實現突破。該項目采用國內首創的單堆兆瓦級3.0兆帕PEM制氫系統,是全國首個在高海拔、高寒地區商業化應用的氫能項目,2024年4月通過72小時連續試運行,5月完成第三方權威測試,8月實現首次充氫并正式商業投運,目前產氫純度穩定超過99.999%,運行指標達 “精品機組” 標準,全面貫通了光伏發電、綠電輸送、綠電制氫與氫儲運全鏈條。
德令哈項目現場
業內專家指出,這一批示范項目的成功投運,不僅充分驗證了華電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技術方案的可行性,更積累了寶貴的工程經驗與運行數據,對加速氫能產業商業化進程具有重要的行業示范意義。
擴大產業規模,推進風光制氫一體化
在示范項目驗證技術路徑的基礎上,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正進一步加大氫能項目投資力度,夯實產業發展根基。記者從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獲悉,目前多個大型風光制氫一體化項目已進入關鍵推進階段。
其中,內蒙古華電達茂旗100萬千瓦風光制氫項目已獲核準,規劃建設88臺電解水制氫裝置及配套設備,年制氫能力達5.47 億 Nm3,總投資達67.65億元;遼寧華電調兵山45萬千瓦風電制氫耦合綠色甲醇一體化項目即將全面開工,規劃配置450MW風電、295MW電解水制氫能力及10萬噸綠色甲醇產能,涵蓋56臺電解水制氫裝置,將實現風電制氫與綠色甲醇生產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拓展氫能應用場景;此外,內蒙古華電孿井灘60萬千瓦風光制氫一體化項目配套4.5 萬Nm3/h 制氫工程已完成備案,計劃投資10.16億元,將新建42臺電解水制氫裝置及儲氫、加注、輸氫等配套設施。“這些項目的陸續推進,標志著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在風光制氫一體化領域的布局正在加速落地,將為氫能產業規模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堿性電解槽及PEM電解槽
隨著國家 “雙碳” 目標的深入推進,氫能產業發展空間將持續拓寬。華電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氫能產業發展的核心支撐力量,正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以裝備制造和系統集成為抓手,加快構建技術、產業、應用深度融合的氫能發展新格局。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未來將持續強化技術研發,深化綠氫全產業鏈布局,推動更多示范工程落地,為中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與產業保障。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