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中國申請人赴美身份路徑顯著收緊:H-1B抽簽難度加大,職業類移民與工作簽證的審核標準普遍趨嚴。尤其在特朗普政府再次強調移民政策收緊的大背景下,美國移民局對“真實性、可持續性與社會貢獻度”的審查要求愈發嚴格。身份建設已不再是“材料組合”的問題,而是對申請人長期潛力與實際履歷的系統性評估。這一趨勢不僅凸顯了美國政策環境的變化,也加速了傳統“文書代寫+快速遞交”中介模式的局限與逐步失效。
這一轉變,反映的不僅是美國移民政策更強調“真實與可持續”的審核標準,也凸顯了服務行業供給側長期滯后的現狀。尤其是在諸如O-1、EB-1A、NIW等更強調申請人專業成就與社會價值的類別中,缺乏深度履歷、缺少第三方驗證、邏輯閉環斷裂,幾乎成為拒簽或RFE(補件通知)的高發誘因。
而新的趨勢也在悄然成型——客戶不再滿足于“提交材料”,他們開始追問:“我的身份怎么從根本上建立起來?”、“我需要參與什么,才能說服移民局我值得留下?”、“除了準備材料,我還能做點什么?”
基于這種深層次需求,新一代身份解決方案提供商正在應運而生。其中,以閃梭國際為代表的機構,不再以移民中介自居,而將自身定義為“項目方+身份解決方案提供商”,通過真實項目參與,為客戶創造可驗證、可積累的履歷支撐,并與移民法律服務團隊深度協同,提供一套系統化身份建設方案。
這一模式不再以“寫材料”為中心,而是強調三點:
一、從輸出轉向參與,項目先行
在傳統中介模式中,客戶的“成就”多數通過文書“包裝”得出,缺乏真實參與記錄。而在參與式模式中,機構會依據客戶背景匹配實際項目,例如:媒體策展、教育產品、商業策略、跨文化運營等。客戶以真實角色深度參與,通過公開發布、第三方合作、社會影響等方式,生成具有說服力的材料,真正符合移民局強調的“evidence of sustained acclaim or performance”。
二、材料不是寫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新模式下的文書團隊,其核心能力已不再局限于潤色,而是“將參與轉化為申請語言”。在客戶真實參與的基礎上,文案將項目過程、成果轉化為具邏輯閉環與證據鏈的履歷。這種“從過程生成材料”的方式,確保了每一個申請點都可溯源、可驗證、可解釋。
三、不是一個案件,而是一條路徑
身份服務的真正難點從來不在申請遞交本身,而在于“路徑能否延續”。新一代客戶常常面臨從F-1到OPT,從O-1到EB-1A,從L-1到EB-1C的多階段過渡。每一步之間的銜接,如果沒有系統性設計,極易導致路徑斷裂、身份跳空。而閃梭國際的路徑規劃團隊,會在初始階段即確定申請節奏與后續承接邏輯,確保身份方案具備連貫性、階段性與可持續性。
以一位來自紐約的客戶為例,原為策展專業碩士,在美工作三年。原計劃自行申請O-1簽證,因材料單一、履歷缺口、無專業項目支持,前期咨詢數家律所均未能達成合作。后經閃梭國際團隊規劃,通過參與藝術文化類項目,完成多場跨國協作策展,獲得主流媒體報道與行業推薦信,最終順利獲批O-1簽證,并在一年后完成EB-1A移民申請遞交。目前,申請完成I-140獲批,后續等待排期即可遞交綠卡申請。
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新型服務模式對機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熟悉政策,也要能創造履歷;既能統籌身份路徑,也能實操落地執行。也正因為此,服務門檻顯著提高,客戶更愿意為“可落地的方案”而非“可復制的模板”買單。
在身份服務進入深水區的今天,真正的服務價值,不在“誰寫材料”,而在“誰能一起做事”。項目式參與、系統性路徑、團隊式推進,已成為身份申請領域的新關鍵詞。
在身份服務進入深水區的當下,真正的價值不再停留在“誰來寫材料”,而在于“誰能陪你把事做到位”。項目化參與、系統化路徑、團隊化協作,正在成為新一代身份申請的關鍵詞。可以預見,未來三到五年,行業將加速完成從“文件代理”到“身份戰略合作”的轉型。而對于每一位希望在美國長期發展的申請人而言,選擇怎樣的項目方與服務伙伴,往往決定了這條路能否走得穩、走得遠。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