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簡稱中部農博會)近日在長沙召開。自1999年開始,中部農博會已成功舉辦24屆,成為中部地區乃至全國農業新產品、新技術、新科研成果的重要展示窗口。20多年來,中部農博會在展示內容、功能等方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顯現出我國農業在推進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
從“瓜果米菜”到“智慧農業”:
農業生產能力實現質的飛躍
剛從湖里挖出、還帶著泥巴的幾百袋湖北洪湖蓮藕,展出僅1個小時,就被搶購一空。
信陽毛尖、南陽獼猴桃、淮陽黃花菜……河南展區的200多種農副產品,引來川流不息的客商咨詢。
湖南的有機大米、華容芥菜,安徽的太平猴魁、潛山瓜蔞籽,江西的贛南臍橙、廬山云霧茶,山西的老陳醋、陽曲小米……來自中部各地的優質農產品在農博會上甫一亮相,就被爭相購買。
有的展商還專門請來廚師,架設起廚具,現場烹制蘑菇湯、鮮魚……眾多食客品嘗后,嘖嘖稱贊。
“瓜果米菜是農博會最傳統的展品。”農博會執行單位——湖南紅星國際會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登告訴記者,“農博會舉辦之初,展品幾乎都是剛從樹上摘下來、從地里刨出來的,基本看不到農產品加工的影子?!?/p>
據介紹,本屆農博會約5000家企業參展,參展產品4萬余種,展區面積11萬平方米,觀展人次超28萬,現場交易和簽約金額突破200億元,為歷屆之最。
“農博會的展品已經實現升級,早已跨過‘瓜果米菜展’的時代?!壁w登說。
智能酷炫的現代農機是本屆農博會的主角之一。育秧機、植保無人機、山地軌道運輸車、大豆玉米聯合播種機、再生水稻收獲機、小型移動式谷物干燥機、履帶自走式苧麻剝制機械、百合挖掘式采收機……在現代農業裝備展區,33家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帶來了188臺套現代農機裝備。
智慧農業的成果也成為本屆農博會的重大亮點。無人農場、手機種糧、App種菜、云端控溫、電腦施肥……本屆農博會邀請了百余家行業龍頭企業到會,展示發布一批最新種業創新成果、智慧農業應用場景等領域前沿技術。
中部農博會展示的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映照出中部地區乃至全國農業生產工具迭代更新、生產方式持續升級,智慧農業的時代加快來臨,推動提單產、增效率、降成本,農業生產能力實現了質的飛躍。
以湖南為例,這個被概括為“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農業大省,受制于地形原因,農業機械化水平過去長期難以提升。近年來,湖南立足自主創新,研發有序拋秧機、油茶采收機等一大批新裝備,逐步破解“無機可用”難題。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龔昕介紹,目前,湖南農機裝備總動力達6755.95萬千瓦,位居全國第6位;水稻、油菜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81.78%、66.55%,其中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近3年每年增長5個百分點以上。“透過農博會,可以看到中國的農業生產能力已經發生巨變?!?/p>
從“市民趕集”到“農業招商”:
農村三產融合走上快車道
叫賣吆喝不斷、消費者蜂擁而至、許多名優農產品賣斷貨、購物車全部裝滿……這是社會各界對農博會現場的傳統印象。
“長期以來,對許多市民來說,逛農博會相當于趕大集。”湖南臨武舜華鴨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譚姣暉說,大量市民前來“買買買”,公司展臺的營業額達200余萬元。
不過,本屆農博會期間,與現場銷售相比,許多展商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產銷對接、簽約招商。
趙登介紹:“本屆農博會取消了傳統的開幕式,論壇活動也作了壓縮,更加注重產銷對接,舉行了糧油、茶葉、果蔬、預制菜、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重點地區高端優質農產品、中部六省脫貧地區農產品等專場產銷對接會,幫助供需雙方精準對接,對接簽約金額創出新高。”
據了解,本屆農博會邀請了采購商3萬多人,其中如香港大昌行、盒馬鮮生等重點采購商有6000多家。
位于洞庭湖平原的湖南省益陽市南縣,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稻蝦全產業鏈典型縣,“南縣小龍蝦”被列入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在本屆農博會上,大昌行與南縣的順祥水產簽訂了5億元的采購合同,雙方商議戰略合作,聯名打造小龍蝦等水產品牌。
“借助農博會平臺,以我們的優勢,吸引優質企業加入,打造更緊密、更融合發展的產業鏈共同體,提高小龍蝦深加工水平,加快鄉村旅游三產融合?!蹦峡h副縣長王強說。
在通往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越來越多地區的農業生產從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小農模式,往產業化發展、三產融合加快轉變。在日益完善的農業基礎設施、響亮的品牌、良好的生態環境支撐下,許多地方以產業化思路開展“農業招商”,提升農產品深加工水平,推動三產加快融合。
10月27日舉辦的中部(湖南)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大會暨農業招商引資對接會,圍繞“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和“農業招商引資”兩大主題,推出首批255個招商引資項目并發放項目庫手冊。通過推介,現場促成多個農業項目達成合作意向并簽約,共計簽約54個項目,招商引資113億元。
從“拼價格”到“比有機”:
農業綠色轉型加快發展
產自湘江上游江華瑤族自治縣的瑤珍香米,在農博會很受熱捧。公司負責人蔣珍鳳告訴記者,因為公司的大米“綠色”含量高,吸引許多客商前來洽談合作,農博會上公司總共獲得采購訂單約2920萬元。
記者觀察發現,在本屆農博會上,綠色有機農產品備受歡迎。順應市場對綠色有機農產品的強烈需求,10月29日上午,本屆農博會舉行了湖南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產銷對接會,近百家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企業分別圍繞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做了宣傳推介,現場還展示了各種類別的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吸引了40多家采購商面對面洽談合作。據統計,本次對接會現場簽約1596萬元,意向合作金額5570萬元。
在湖南弘康生態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前,許多市民擠在一起,正在爭相品嘗工作人員用清水烹飪的豬肉。旁邊的展柜上,擺放著紅糖、陳皮、桑葉等十多種飼料。公司董事長夏春霞告訴記者,因為對抗生素的擔心,生豬的喂養方式是現在很多消費者關心的問題。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的指導下,他們研發了不含任何硫酸類和鹽酸類物質的飼料,這樣的喂養方式讓公司每年的豬肉銷售額超過4000萬元。
綠色產品越來越受歡迎,反映了我國農業綠色轉型取得的長足進步。以湖南為例,經過多年的發展與沉淀,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發展來勢較好。湖南省綠色食品辦公室主任譚小平介紹,目前湖南省共擁有全國綠色食品示范基地118個,綠色、有機和地標農產品總數達3953個,位居全國前列。其中,綠色食品3544個,比2019年增長81.7%,有機農產品總數281個,獲地理標志農產品128個。
“消費者對‘吃好’的要求越來越高,也促進了我國農產品綠色加工產業的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在農產品綠色加工領域有42%的技術實現了并跑甚至領跑?!敝袊こ淘涸菏繂螚畋硎?。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