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促進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培育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可以催生文化新業態,拓展文化產業鏈,轉變文化發展方式,極大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廣電網絡行業兼具意識形態、公共服務、技術產業屬性,擔負著輿論傳播引導主渠道、數字文化服務主陣地、智慧社會建設主力軍的使命任務,是新興信息技術應用的前沿陣地,對構建新型傳播體系、推動文化數字化、發展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具有積極作用。
福建廣電網絡作為福建省屬文化骨干企業,更應自覺肩負新的文化使命,推進內容創新、技術創新、業務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積極培育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促進多元化發展,建設可管可控、安全可靠的新型智慧融合網絡,促進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影響力的一流文化科技企業,以更高水平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力量。
強化創新驅動,激發內生動力,推動轉型升級
新質生產力的顯著特點是創新。廣電因技術而生、因技術而興,必將依靠新技術創新發展。廣電網絡行業應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緊跟信息化發展浪潮,堅持創新驅動、創新引領,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依靠科技創新激發內生動能,加快促進有線電視網絡從數字化向智能化、智慧化創新轉變。
一是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型網絡。以科技為翼,有效整合“云、網、邊、端”資源要素,推進云網協同和算網融合發展,加快網絡重構和基礎設施提質升級,促進網絡IP化、云化、智慧化、融合化,加速傳輸網絡端到端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調度能力部署,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構筑堅實的新型基礎設施,以此推動業務模式創新,提升新型廣電網絡傳輸、運營、管理、服務能力,促進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各類新型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和生產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形成新質傳播覆蓋力。
二是創新內容生產和傳播形式。積極推動AIGC應用于廣電視聽內容生產,運用多模態大模型、數字孿生等新技術,創新研發廣電內容創作大模型,變革內容生產方式和表現形式,補強生產鏈、延伸傳播鏈、提升消費鏈。要加快廣電5G技術應用,加快5GNR廣播商用,促進“有線+5G”融合發展,推動縣級融媒體與廣電網絡協同發展,構建有線無線協同、大小屏聯動、室內外屏互動的智慧多屏宣傳矩陣,形成上通下達、一體化管理、一鍵分發、精準推送的新型傳播體系。
三是推動有線電視向“未來電視”演進。新媒體時代,發展未來電視承載了人民群眾對沉浸式體驗、全景化呈現、互動式交流、智慧化服務等美好視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新一代信息技術是推動未來電視發展的重要手段。我們要堅持系統思維,整體規劃,積極探索廣播電視技術與高清超高清、AI、云計算、VR/AR/MR等新興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推動電視機頂盒一體化發展,圍繞交互化、個性化、智慧化需求,研發未來電視產品與服務,并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設備間快速響應和高效率互聯互通,形成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新應用場景。
促進數據互通,創新生產模式,培育新興業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我們要認真把握信息技術革命演進趨勢,用好技術革新帶來的創新力量,促進數字技術、高新技術與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文化資源、生產、傳播、消費全鏈條發展。
一是推動釋放文化數據生產力。數據是新型生產要素,可以催生新質生產力。推動文化資源數字化,形成中華文化數據庫,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開辟了新渠道,提供了豐富的文化生產要素。我們要充分發揮廣電網絡天然優勢,推動省域各級文化機構文化資源數據“上網入云”,加快省域文化數據中心互聯互通,開發拓展三維數字空間、虛擬數字人等應用新場景,持續培育數字文化應用新業態,探索文化數據金融價值和多元交易模式,積極發展文化數據要素市場,大力釋放文化數據要素潛能,實現供給端到消費端的創新轉化,讓文化資源通過數字化煥發新的生命力。
二是推進文化數據安全治理。釋放文化數據要素價值,離不開堅實的數據安全保障。推進文化數字化,促進數據流通過程中,要同步推進文化數據安全風險治理,依據數據安全法律規范與標準,面向海量的文化數據技術應用場景,借助智能數據識別、數據脫敏與加密、區塊鏈等技術,創新研發數據安全防護系統、版權區塊鏈等技術平臺,圍繞文化數據要素的供給、流通和應用三大環節,完善文化資源數據和文化數字內容的產權保護措施,實現多維度的數據安全管控,確保文化數據安全性和合規性。
三是探索數字文化產業投融資。強化文化產業鏈上下游延伸與橫向拓展,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賦能。我們要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和國企的政策與資金雙重優勢,設立文化產業專項基金,采用“母基金+行業子基金+直投”復合模式,開展數字文化產業投融資,推動資本高效匯聚與精準投放,引導資本流向數字文化產業,實現融資投資雙優化,開創數字文化產業與資本運營深度融合新局面。
推進機制創新,健全制度體系,激活發展動能
新質生產力決定新質生產關系。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必然要求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我們要持續加大改革力度,深化內部體制機制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探索形成鼓勵創新驅動的良性管理機制,構建廣電網絡新質生產關系,激發創新創造動力活力。
一是加強文化科技自主創新。廣電網絡行業高質量發展依靠技術進步。對新技術的認識、把握、應用水平直接決定發展動力、發展速度、發展水平,需要先練好“內功”。要跨部門、跨業務整合內部技術力量和研發資源,組建專門的戰略研究機構和重點實驗室,按照科技項目管理方式,實施科技項目負責制,緊跟前沿技術發展,緊貼用戶需求,采用“揭榜掛帥”推動行業共性技術、關鍵核心技術和企業發展急需的技術攻關,著力推進集成創新、技術應用創新、業務模式創新,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業務支撐能力,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科技驅動力。
二是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打破行業發展難題,還需借助和利用好“外力”。要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多方位合作,強化供需對接、信息共享和要素保障,共同構建應用基礎研究和科研成果產業化的全流程創新聯合體和創新聯盟,統籌生產、教育、科研等優勢資源,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形成“鏈主”企業牽頭、研究機構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良性合作機制,進一步推動現代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轉化為文化體驗場景,進入大眾文化生活,持續打造文化產業鏈創新生態。
三是強化新質生產力人才支撐。人才是第一資源,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要重視和發揮新型勞動者的主體作用,圍繞創新人才需求,把握文化新業態發展趨勢特點,開展跨區域人才創新交流、互學互鑒,打造“人才、項目、產業”協同發展機制,做好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全鏈條保障,強化文化科技人才培育體系建設,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促進形成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高素質文化科技人才隊伍,把人才優勢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優勢。
未來,福建廣電網絡集團將以榮獲“2024·全國成長性文化企業30強”為契機,圍繞新福建建設宏偉藍圖和“四個更大”重要要求,積極融入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大局,堅定信心,深化改革,穩中求進,以新促質,高質量打造區域特色創新樣板,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篇章貢獻智慧力量。(福建廣電網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蔡琳)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