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圍繞腦膠質瘤舉辦的線上學術會議:洞庭湖畔MDT系列會議-GBM專場順利召開。華中科技大學協同濟醫學院協和醫院的彭教授做開場致詞,首先歡迎各位致力于膠質瘤治療的腫瘤同道,膠質瘤的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中較低,但是因為惡性程度較高,更需要更多的關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伍教授指出,膠質瘤的治療高度依賴手術,但是近年來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在全程管理中的為患者帶來了顯著的生存獲益。近些年來膠質瘤治療的進展突飛猛進,各種新的治療手段顯著延長了膠質瘤患者的生存期。希望與會專家能夠加深交流,為膠質瘤患者帶來更好的診療服務。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羅教授從膠質瘤近些年的進展梳理了膠質瘤治療的全程管理,膠質瘤的藥物治療仍然以替莫唑胺為基石,隨著貝伐珠單抗進入醫保后增加了藥物的可及性,貝伐珠單抗顯著提升的復發GBM患者的生存質量和PFS,是GBM的標準治療藥物,同時新型的物理治療手段電場治療也大放異彩,在眾多新的治療手段的結合下,膠質瘤患者的生存顯著延長。第二位講者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劉教授從腫瘤內科的角度梳理了貝伐珠單抗在膠質瘤治療的新進展和未來探索的方向,與免疫治療聯合的證據越來越充分。
最后宜昌中心人民醫院的魯醫生進行病例匯報,簡要介紹了治療過程和治療決策根據,隨后湘雅的MDT團隊的張教授從外科手術的角度,影像科孟教授從影像檢查的角度,胡教授從病理分析和基因檢測的角度發表了對于病例治療過程的意見和建議。MDT(多學科診療)目前已經逐漸成為腫瘤治療的優選模式,通過多學科的協作,能最大程度給予患者正確的治療方案,特別在膠質瘤治療中價值巨大。
GBM全稱膠質母細胞瘤,是神經膠質瘤的一種,原發于顱內中樞神經系統,依據組織進行分類。廣義是指所有神經上皮來源腫瘤,狹義指源于各類膠質細胞的腫瘤,占所有原發惡行CNS腫瘤的80%。膠質瘤的發病率約為5-8/10萬,其中膠質母細胞瘤占到所有新發膠質瘤的54%,占所有顱內原發腫瘤的45%,我國每年因膠質瘤死亡的人數約3萬人。膠質母細胞瘤具有快速生長,復發率高、治療困難、生存期短的特點,幾乎所有的患者都面臨腫瘤復發,是公認的神經外科領域治療難度最高的腫瘤之一。膠質瘤的治療主要依賴手術和放療,藥物選擇較少,在新診斷初次治療失敗后都要面臨復發,2020年貝伐珠單抗在中國獲批用于成人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GBM)患者的治療,隨后納入國家醫保報銷范圍。膠質母細胞瘤有著極其豐富的異常新生血管。通過靶向血管生成過程中的關鍵調控分子VEGF,貝伐珠單抗可以減少腫瘤血管生成,從而抑制腫瘤生長和血管源性腦水腫。
貝伐珠單抗是第一個獲批上市的抗腫瘤血管生成靶向藥物,原研藥品由羅氏制藥引入國內,于2018年納入到國家醫保。2019年貝伐珠單抗專利到期,生物類似物陸續開始上市,目前國內已經上市10家貝伐珠單抗的生物類似物。2023年6月神州細胞上市了國內第十個貝伐珠單抗類似物-安貝珠?,是唯一一個上市即獲批了與原研藥物安維汀?相同適應癥的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物。相較于原研藥物,安貝珠?的價格更低,具有藥物經濟學的優勢,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是臨床的良好替代選擇。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