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推動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新任務新要求。新形勢下,要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生態文明是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種文明形態,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狀態。生態文明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文明狀態;是人類社會對待自然環境的基本態度、理念、認識以及實踐,符合生態系統發展規律和可持續發展要求;是貫穿全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繼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形態,是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所必須的社會進步狀態。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要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尋求自然、經濟、社會系統之間的穩態,建立自然、經濟、社會系統之間良性互動的、共同生長的互惠關系,建設形成可持續良性循環的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因此,我們要建設的生態文明,一定是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抓生態文明建設,既要靠物質也要靠精神;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切實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我們說的綠水青山,是百姓富、生態美的綠水青山,要構建“兩山”理念、價值觀持續實現的生態文明。因此,我們要建設的生態文明,一定是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
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實現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必須要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我們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動員全社會力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美麗中國,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我們要建設自然生態之現代化,人類生活之現代化,綠色發展之現代化。因此,我們要建設的生態文明,一定是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向前行。從全球角度來看,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人類高質量發展理應是人與自然關系和諧的發展,綠色、低碳的發展,人民福祉和社會公平正義不斷增強的發展,國際治理體系更加公平合理的發展。因此,世界各國人民要共同努力,回應時代呼喚,加強全球治理,以創新引領發展,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向不斷邁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因此,我們要建設的生態文明,一定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與環境協同共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地球家園。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不僅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新征程上,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們一定能匯聚起更加磅礴的偉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促進建設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根據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彭文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促進建設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講稿摘編整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