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夏日的清涼是一種可感的幸福,那這份幸福的背后,是一群常年“懸掛”在高樓外的空調維修工程師,穿梭于樓道,奮戰于高空,用專業、汗水與堅守,默默守護著千家萬戶的日常運轉,成為城市無聲的“清涼底線”。
啄木鳥家庭維修近期發布的微紀錄片《羊城“涼”心人》,將鏡頭對準了三位不同年齡段的維修工程師——60后羅興龍、90后張國棟、00后柴奇貴。他們的故事,不僅展現了一門技藝的傳承,更折射出一份責任的擔當、一種匠心的堅守,以及一次次溫暖的傳遞。
羅興龍:28年零事故,他用專業成為用戶的“定心丸”
從事維修行業28年,羅興龍工程師始終將“安全第一”視為鐵律。每次高空作業前,他都會花大量時間反復檢查安全繩。“我們這一行,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他語氣平靜,卻字字千鈞。
28年“零事故”的記錄,不僅源于對規程的嚴格遵守,更來自對用戶托付的珍視。有一位老用戶,從50多歲起就找羅興龍工程師修空調,直到70多歲。甚至在病重時,老人仍特意叮囑子女:“以后空調壞了,就找羅師傅。”
一句簡單的交代,是一份跨越二十年的信任。羅興龍工程師說:“沒想到我做這點份內事,能被人家記一輩子。”從普通維修工到用戶心中的“家人”,他守護的不僅是機器的正常運轉,更是無數家庭“穩穩的幸福”。
張國棟:三年未歸家,年輕父親用汗水托起家的未來
三十而立的張國棟,是團隊的中流砥柱。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他從外地只身來到廣州打拼。連續三個春節,當萬家燈火點亮團圓時,他都未能回老家團圓。
旺季正值孩子暑假,卻是他最忙碌的時候。每年夏天,他把孩子從老家接來廣州,“白天我出去干活,他在家里寫作業。晚上能見到面,再累也值得。”每一次高空作業,汗水浸透衣服,安全繩在腰間留下勒痕,但他從不向家人訴苦。他的幸福很簡單:孩子成績單上的“優”,電話里父母的一聲“一切都好”。這位沉默寡言的父親,正用一次次高空作業,為家人托起一片無憂的天空。
柴奇貴:00后手藝人的選擇,用奮斗錨定未來
18歲那年,柴奇貴告別了餐廳服務員的工作,選擇加入啄木鳥家庭維修。從“月薪3000元,看不到未來”的迷茫,到認準“手藝”價值的篤定,他完成了一次關鍵的轉身。
從學徒做起,擰螺絲、認零件、學原理,再到獨立上門、從容應對高空作業……他在汗水中快速成長,收入翻了一番,前路也愈發清晰。“學手藝肯定是苦的,但路子走對了,就越走越寬。”明年即將結婚的他,對未來規劃明確:“結完婚還回來干,大城市機會多。”柴奇貴的選擇,勾勒出一條用技術安身立命、以奮斗錨定未來的青春軌跡。
守護,是啄木鳥家庭維修不變的底色
一根安全繩,串聯起羅興龍、張國棟、柴奇貴三代工程師。它不僅是生命的保障、專業的象征,更是連接千家萬戶的信任紐帶。在啄木鳥家庭維修,還有成千上萬像他們一樣的工程師,他們穿梭于四季,將清涼與溫暖送入尋常百姓家,讓“專業、可靠、有溫度”的服務觸手可及。
《羊城“涼”心人》雖是一段影像,但其背后所傳遞的,是啄木鳥家庭維修始終如一的承諾:用匠心守護日常,用專業承載信任,讓每一位用戶都能安心享受“穩穩的幸福”。
這,就是“守護”最好的模樣。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