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冶城建分公司包頭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項目建設紀實
鑄夢新學期,繽紛開學季。9月,又是一年開學時,中國二冶匠心打造的一批品質教育工程開門迎新,啟用在即,為莘莘學子送上“建”面禮,助力建設教育強國。
坐落在“草原鋼城”包頭市最大的創新創業孵化群集結地,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人才搖籃---包頭職教園區內,中國二冶城建分公司包頭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項目部建設者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充分發揮基本建設主力軍實力,加速新技術、新材料發酵應用,綻放創新創效榮光,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工程開工至今,先后獲得“BIM 成果行業先進獎”、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優質結構金獎、內蒙古自治區建筑業協會第五屆“筑夢杯”BIM技術應用大賽比賽三等獎、“內蒙古自治區2022年度質量管理小組競賽二等獎”等多項榮譽。
肩負使命 扛起教育強國主力軍重任
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包頭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項目是解決西北地區技能人才培訓就業問題的民生工程,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優先發展區域共享經濟,建設北疆亮麗風景線的重點項目,受到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注,中國二冶作為駐地央企深感責任重大,工程開工之初,主要領導明確目標提出要充分發揮包頭市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區位、產業、政策等各方面優勢,加快工程建設步伐,為包頭市人民謀幸福做出更大貢獻;要保證工程早日完工,為包頭高質量發展蓄積人才動能。
“目標已定,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肩負使命,發揮央企社會責任,扛起建設教育強國主力軍重任,打一場高質量、高技術、高標準的攻堅戰”。面對包頭市的重點工程,負責此項工程施工任務的中國二冶城建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仲在工程例會上信心堅定,道出了二冶人敢打敢拼,勇于創新的新使命、新業態。
創新突破?打造包頭市教育精品工程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中國二冶城建分公司緊緊抓住項目施工特點,發揮中國二冶技術優勢,在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上下功夫,攻堅克難,打造包頭市精品工程、科技示范工程。
包頭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項目配備現代控制技術實訓中心配備數控加工仿真、工業機器人編程仿真、模塊化生產加工、高級過程控制等現代綜合生產實訓系統設備。在這里,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相互碰撞,摩擦出一個又一個創新火花。“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應用新技術”首當其沖,成為項目部入駐工程遇到的第一個技術難題。施工中如何合理解決箱型鋼柱與弧形混凝土梁節點鋼筋的穿筋問題,以確保節點良好的受力性能與加快施工速度是本項新技術的難點所在。為了突破難關,項目部做到超前謀劃,提前進場;精心策劃,夯實項目技術、質量、安全底座。工程開工后,項目部建立每周三工程例會制度,成立技術攻關小組,全面負責課題立項、工程難點技術攻關、施工方案編制、質量全程跟蹤等重點工作。同時制定科技目標,層層落實科技投入,為突破技術難關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困難與艱辛相伴,技術創新非一日之功,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和超常的毅力。為了找到精準的技術數據做支撐,為了早日攻克技術難題,實訓基地項目部技術人員每天吃住在施工現場,身負沉重的測量儀器,迎著北方地區強勁的風沙,頂著烈日的暴曬,在61038平方米的施工現場來來回回,既要做好現場監督和服務,又要加強技術測量和數據的搜集,晚上還要通宵達旦研究圖紙,與施工員探討施工方案,最終解決了箱型鋼柱與弧形混凝土梁節點鋼筋的穿筋問題,將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新技術應用到施工中,連續奮戰80天,順利完成孵化中心地下室施工節點,實現了業主指定的網絡節點目標。歷經風風雨雨,突破重重技術難題,項目部每個年輕技術人員眼睛熬紅了,身體瘦了一圈,人人臉部黝黑,顯得十分疲憊,但辛勤付出換來包頭實訓基地創業孵化中心工程于2023年7月順利交付,今年8月14日智能裝備、現代控制、現代家庭服務信息中心、技能館、綜合服務中心等五個區域工程完工,項目就此全面竣工,贏得了業主、監理單位各方贊譽。
發展是強企要務,創新是強企動力。中國二冶包頭市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項目依靠技術創新、匠心智造,實現工程完美收官,在包頭地區樹起一道亮麗風景線。(中國二冶城建分公司 李玲)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