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市公司高管被查呈現井噴態勢。
上市公司高管“落馬”爆發式增長的背后,是對過去不規范的商業生態的一次歷史清算。
2025年以來,圍繞上市公司高管的監管風暴正持續發酵。多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因涉嫌違法違規等問題先后被留置。
據不完全統計,自今年年初以來,A股已有至少18家上市公司實控人、董事長因涉嫌違法違規被監察機關立案調查、實施留置或司法機關采取強制措施,涉及環保、醫藥、化工、科技等多個行業。
這一系列案件不僅引發市場震動,對公司市值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這一現象引發了市場各方的高度關注與深刻反思。
以創業板環保龍頭國泰環保為例。
8月17日,國泰環保,公司控股股東、董事長陳柏校被杭州市臨平區監察委員會立案調查并實施留置。
國泰環保作為污泥處理行業的領先企業,國泰環保2024年污泥處理規模達300萬噸/年,而陳柏校直接持有公司36.38%股份,在戰略決策與技術研發中扮演核心角色,是企業發展的“關鍵支柱”。
消息一經披露,8月18日開盤,國泰環保股價較前日收盤價暴跌7.65%,盤中最低觸及31.08元/股,跌幅逼近10%跌停線,最終收跌6.29%,遠超環保行業平均波動水平。
2024年,國泰環保營收僅微增1.98%至3.16億元,凈利潤同比下降 4.8%;2025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19.66%。
盡管公司強調“治理結構完善、生產經營正常”,但實控人涉案的風險與業績下滑的壓力疊加,使其市值面臨重新評估,投資者信心受挫,企業未來發展蒙上陰影。
醫藥行業在2025年持續處于監管的高壓態勢之下。
5月,?;撬猃堫^永安藥業董事長陳勇被留置,公司2025年半年度凈利潤預降超70%。永安藥業在?;撬犷I域占據重要地位,董事長涉案使得公司經營前景不明朗,股價波動劇烈,市值隨之下滑。
事實上,醫藥行業高管涉案并非個例。三博腦科董事長張陽于4月被留置立案。
家居零售與制造業領域,居然智家實控人汪林朋、美凱龍時任總經理車建興,先后被監察機關立案調查并實施留置。
這兩家企業均為家居行業頭部主體,其高管涉案事件迅速引發市場對行業經營環境與企業治理水平的擔憂,直接導致兩家公司股價下跌、市值大幅縮水,對行業整體信心造成沖擊。
科技板塊同樣未能幸免。
8月19日至21日,科創板明星企業達夢數據(688692.SH)連續公告兩位核心高管被查:董事兼總經理皮宇被湖北省應城市監察委員會留置,董事兼高級副總經理陳文被立案調查并實施管護措施。
兩人均為公司創業元老,分別負責市場與銷售核心業務。三天內兩位高管“同時掉線”,不僅引發投資者對公司治理的質疑,更暴露出混合所有制企業在關鍵崗位監督上的漏洞。
化工行業包括百川股份實控人、董事長鄭鐵,世名科技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陸勇。
化工企業往往涉及大額資金流動和復雜的項目運作,高管的違法違規行為可能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項目停滯,對行業供應鏈產生連鎖反應。
梳理這些案件可發現,地產、醫藥、化工、科技、金融等六大行業,涉案企業占比超80%,成為監管重點領域。而被留置高管的違法違規行為形式多樣,其中已披露的罪名以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財務造假、挪用公款、職務侵占以及內幕交易等較為常見。
8月19日,亞鉀國際董事長郭柏春因涉嫌挪用公款罪、濫用職權罪被銀川市人民檢察院逮捕,同日,天娛數科公告其董事郭柏春以同一罪名被采取強制措施。
“一人兩職”的跨境腐敗案件,揭示了上市公司通過關聯交易轉移資產的新型犯罪模式。
財務造假也是重災區。部分企業為了達到上市條件、維持股價或者獲取融資,通過虛構收入、利潤,隱瞞成本、費用等手段,制造企業業績良好的假象。
以東方通為例,該公司因涉嫌定期報告財務數據虛假記載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而早在2024年,其就因收入確認不當被責令改正 ,全資子公司相關項目收入確認依據不充分,導致財務數據被調整,凈利潤從盈利變為虧損。這種行為不僅欺騙了投資者,也破壞了資本市場的公平性和誠信基礎。
跨境資金運作:亞鉀國際郭柏春通過虛構海外項目挪用公款,涉及金額超2億元。
在眾多民營企業里,部分創始人或實際控制人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為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視法律法規,最終陷入違法違規的泥潭。
目前,涉事上市企業多達20余家,市值總和超過2000億。
有評論認為,高管們的這些不當操作,直接打擊了資本市場的信心,股價一跌,最倒霉的還是普通投資者,真金白銀的損失誰來補?
更嚴重的是,還損害了整個資本市場的根基。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的前提是相信市場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當大量高管違法違規事件曝光后,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任度降低,對資本市場的信心受挫。這可能導致資金流出資本市場,影響資本市場的資金供給和流動性。
長期來看,不利于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阻礙了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的發揮。如果資本市場無法有效配置資源,將會影響整個經濟的運行效率和創新發展能力。
面對這場監管風暴,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需多管齊下,首要任務是完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強化外部監管力度是當務之急。
監管部門應加強協調配合,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不僅要對涉案企業和高管進行經濟處罰,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形成強大的威懾力。
對于嚴重違法違規的企業,應堅決予以退市,清理出資本市場。
同時,還要加強法律法規建設,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相關法律法規,細化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認定標準和處罰措施,使監管執法有更明確的依據。
2025年的監管風暴,給資本市場敲響了警鐘。既是對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強力震懾,也是推動上市公司治理現代化的關鍵契機。只有從企業內部治理、外部監管、法律法規建設等多個方面共同發力,才能有效遏制高管違法違規行為,重建資本市場的信心和秩序,推動資本市場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制度基石。對于企業而言,唯有堅守合規底線,方能在技術創新與資本運作的平衡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