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第六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開幕。作為在山東青島成長起來的跨國公司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在2025青島國際城市合伙人對話會上發表。
周云杰結合海爾創業41年的全球化實踐,從“開放、生態、創新”三大維度,深度剖析中國企業在全球化變革中的角色定位與發展路徑,為企業全球化發展提供了方向。
主辦方供圖
開放之窗:立足青島的全球化價值鏈接
在技術革命與地緣調整交織的當下,中國以龐大內需市場、深化開放政策與完整產業體系,成為跨國企業不可替代的“增長韌性”。從“一帶一路”到自貿區擴容,中國始終是全球化進程的“穩定錨”。而青島作為開放前沿,其世界級港口、自貿區政策與“數字青島”基建,為跨國企業提供了鏈接全球產業鏈的“大樞紐”。
作為從青島走向世界的企業,海爾依托本土化研發、本土化制造、本土化營銷的“三位一體”布局,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布局了23萬個網點。周云杰表示,走向世界不是口號,而是扎根當地的溫度。在泰國,海爾冰箱針對熱帶飲食需求創新“瞬凍鎖鮮”技術,市場份額突破40%;在巴基斯坦,可抵御50℃高溫的空調成為家庭“剛需”。
如今,海爾已16年蟬聯全球家電品牌零售量第一,海外每售出10臺中國品牌家電,海爾獨占6臺,這不僅印證了中國市場的機遇,更展現了中國企業與全球伙伴“開放共贏”的深層邏輯。
生態之力:從單一競爭到多元共生的價值重構
全球化正從單一路徑轉向多元合流。周云杰強調,未來的競爭,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對抗,而是生態與生態之間的對話。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打破產業邊界,通過構建多元共生的生態體系,與全球伙伴重構價值坐標。
海爾堅持生態布局,聚焦智慧住居、大健康、產業互聯網三大賽道,打造全新產業生態,為跨國企業開拓廣闊合作空間。在智慧住居領域,“三翼鳥”場景品牌打破家電、家裝與家居的邊界,以“一鍵定制智慧生活”推動行業從硬件銷售轉向場景服務;在產業互聯網領域,卡奧斯平臺鏈接90萬家企業,為汽車、紡織等15個行業提供數字化轉型引擎,這一模式既是技術整合,更是用戶需求驅動的價值躍遷。
不斷完善的三大賽道布局也吸引著全球資源方涌入海爾生態。目前依托全球35個工業園、163個制造中心,海爾與德國代傲、意大利戴博等40余家跨國企業深化合作,從供貨伙伴發展為生態共建者。這種“雙向賦能”不僅優化了全球產供鏈效率,更推動了中國企業與跨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合作。
生態共贏,不僅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海爾6-GREEN戰略構建了全產業鏈低碳體系,依托9座“燈塔工廠”與循環經濟網絡,將中國可持續實踐轉化為國際標準。通過“深耕本土、利他共贏”的思維,海爾已成為全球用戶信賴的生態伙伴。海爾在綠色科技方面的探索,為跨國企業與海爾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創新之源:開放基因驅動下的世界答案
創業41年,海爾扎根青島、服務青島,與青島這座城市同發展共進化。青島開放的基因讓海爾在全球化進程中找到了世界的答案。周云杰透露,海爾正以三大行動融入青島,放大全球合作樞紐的作用。
在技術協同創新方面,海爾以青島為核心,匯聚全球10大研發中心、71個研究院,聯合三菱重工、開利等跨國企業與高校,推動智慧住居、大健康與數字經濟產業的技術突破。
在產業集群升級方面,依托青島港口與自貿區優勢,打造綠色智能家電產業集群,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化、智能化躍遷,賦能上下游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
在跨文化融合實踐方面,基于海外15個生產基地的本地化運營,海爾沉淀了跨文化協作經驗,未來將與跨國企業共享渠道網絡、服務體系與風險應對能力,共同開拓新興市場,降低全球化門檻。
海爾的實踐印證,開放不是單向的“放入”,而是雙向的“奔赴”,海爾從引進來到走出去,既是開窗者又是赴約人。周云杰表示,要從青島出發,以開放連接機遇,以生態形成合力,以創新制勝未來,海爾在時代的浪潮中奔涌向前,書寫波瀾壯闊的全球化2.0新篇章!
(編輯 王宇 通訊員 宋曉華)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