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北疆的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渾善達克沙地面積占比達83%,是“三北”工程的主戰場之一。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錫林郭勒盟分行深耕綠色金融,從資金支持、產品創新和政策護航等方面,多維度、全方位推動沙地治理從“被動防御”轉向“主動增值”,讓綠色“種子”在沙地中蓬勃生長。
政策領航沙地綠化之路
“要不是這1200萬元的貸款支持,治沙造林的路子恐怕很難走下去。”內蒙古國華園林綠化有限公司負責人感慨道。作為錫林郭勒盟核心綠化企業之一,該公司致力于植樹治沙,但由于治沙投入大,又缺少有效的抵押物,資金不足成為困擾其長久發展的難題。了解到企業困境后,中國人民銀行錫林郭勒盟分行迅速指導當地農商銀行組建“金融治沙”專業服務團隊,為企業提供產品介紹、專項信貸支持、風險管理等“一站式”服務,以動產質押、優惠利率等方式破題,助力萬畝基地建成,培育治沙造林苗木1000多萬株。
為更好支持轄區綠色轉型發展,中國人民銀行錫林郭勒盟分行聯合當地林草局出臺《金融支持渾善達克沙地治理實施意見》,為銀企對接送政策、搭平臺,引導金融機構將綠色金融政策充分運用在防沙治沙項目,與國華園林綠化公司等多家企業建立長期信貸合作關系,將綠色信貸引向生態修復領域,助力綠色企業發展和黃沙地區“鎖綠”。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盟生態保護修復和利用貸款余額20.43億元,其中,生態保護修復領域貸款余額5.85億元。
資金甘霖潤澤農牧區
走進蘇尼特左旗那仁寶拉格嘎查,一座座棚圈正緊鑼密鼓地搭建中,成群的牛羊在搭建好的棚子里悠然自得地吃著飼料。草原深處,舍飼養殖模式的落地生根,為當地的生態環境修復帶來了新希望,一場畜牧業的綠色變革正結出累累碩果。
“以前我們都是散養,破壞草場不說,效益也不高。如今有了郵儲銀行的信貸支持,大家一起建棚圈,科學養殖縮短了牛羊出欄周期,省力又環保。”嘎查長巴特爾激動地說。
為了幫助農牧民轉變養殖模式,提升生活水平和抗風險能力,中國人民銀行錫林郭勒盟分行探索構建“綠色金融+防沙治沙+信用聯貸+產業振興”新模式,引導金融機構深入腹地村落,充分了解當地農牧民生產方式和金融需求,積極創新整村授信模式,助力生態化養殖轉型發展與農牧民增產增收。郵儲銀行錫林郭勒盟分行以信用村評定為切入點,組建“個金+三農”授信專項服務小組,以整村授信“一日達”方式幫助農牧民實現舍飼圈養。截至5月末,該行已累計為24個蘇木、127個嘎查提供授信,惠及2.76余戶農牧戶。
精準扶持串起林下經濟鏈
“在林間種植赤芍,能夠有效避免土壤流失,起到防沙治沙的作用。多倫縣現有林地200余萬畝,林下種植可用林地達80余萬畝。”內蒙古銀龍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銀介紹。該公司推廣的林下芍藥種植使多倫赤芍獲得道地藥材認證,同時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立體化治沙產業模式帶動周邊農戶共同致富。在近期召開的銀企座談會上,中國人民銀行錫林郭勒盟分行精準指導當地農商銀行對接該企業融資需求,初步授信后,通過簡化貸款流程僅用5天時間便投放400萬元低息支農再貸款,助力赤芍種植規模擴大至5000余畝。
中國人民銀行錫林郭勒盟分行還牽頭多部門印發《發揮綠色金融作用 服務美麗錫林郭勒盟建設的實施方案》,鼓勵轄區金融機構統籌金融資源精準支持林下經濟產業鏈建設,重點支持荒漠化治理特色企業。轄內金融機構快速摸排市場主體融資需求,調整信貸結構,將綠色信貸資金引向企業規模化種植、技術升級和渠道拓展等方面,推動形成防沙治沙與產業增收的良性循環。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盟生態農林牧業貸款余額4.8億元,年內新增貸款934.17萬元。
產品創新奏響發展協奏曲
“你看,這黃沙一天天在變綠,作為一名銀行從業者,能為家鄉治沙、為企業發展幫上忙,很有成就感!”當地農商銀行一位客戶經理自豪地說道。據悉,正鑲白旗冠星合作社在參與“兩個萬畝”沙地治理項目中因資金周轉不暢出現項目進展緩慢的情況,當地農商銀行實地走訪了解情況后,迅速為企業進行信用評定,運用新開發的“防風治沙貸”產品投放980萬元資金,幫助企業順利完成人工種草和封沙育草項目。
在治沙防沙的全域賽道上,中國人民銀行錫林郭勒盟分行充分發揮政策引領作用,指導轄內金融機構多點發力,線下創新推出“防風治沙貸”“休牧貸”“渾善達克項目貸”等特色金融產品,線上推動農業銀行錫林郭勒盟分行通過“農銀智鏈”APP平臺精準對接,為內蒙古森洽生物科技公司投放“政采e貸”610萬元,用于企業平茬修復和林地清理工作,實現金融支持生態治理的多維協同發力。?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