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和日麗,金秋送爽。9月20日-21日,中國國際LNG及氫能峰會暨展覽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挪威、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泰國等地近200余位能源領域的行業領袖、政策制定者、業內專家和創新者,共同探討了中國、亞洲和全球能源行業面臨的相關機遇和挑戰。本次會議的主辦方為DMG會展集團,《中國企業報》集團為本次峰會的支持單位。
作為活動的主辦方及支持單位代表,DMG會展集團副總裁Marcus Magee和《中國企業報》集團董事長、社長吳昀國為大會致開幕詞。DMG會展集團副總裁Marcus Magee在致辭中表示,當前能源領域正面臨著革命性的變革,各方共同努力合作應對碳減排,推動新能源格局成為當務之急。希望此次活動能夠為能源行業提供全新的交流平臺,促進務實以及進展性能源轉型的實踐。
《中國企業報》集團董事長、社長吳昀國則在致辭中指出,新能源已經成為新一輪產業革命的主戰場、主賽道.新能源產業鏈的加速完善,對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優化能源結構、盡快達成“雙碳”目標,實現長效的綠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全球產業面臨深刻變革,全面綠色轉型大背景下,通過本次峰會的交流與研討,必將對能源行業整體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啟發和動力。
天然氣(LNG)在全球仍然有很大發展空間
峰會上,來自各個國家的LNG領域專業人士,圍繞LNG市場的現狀與未來發展,并結合自身企業的經驗和實踐,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中石油國際事業公司副總經理鄭駿在發言中分析天然氣市場目前和未來的增長情況:“自2015年以來,中國天然氣消費年增長率保持8%以上,快于世界上大多數地方。但這種情況在2022年發生了變化,世界能源價格飆升、需求遭到破壞,尤其是中國的工業、天然氣消費。這表明高昂的能源成本不利于中國經濟發展,也凸顯確保能源價格承受能力的重要性。因此他認為,天然氣的未來增長取決于它能夠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與其他商品的成本競爭力?!?br /> 國家管網集團客戶大管家謝丹在發言中表示,當前中國在全球LNG市場角色正從快速增長的進口市場,轉變為更具市場平衡能力的靈活角色,國家管網集團因改變而生,必須因改變而立、因改變而強,面對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挑戰,攜手謀發展、合作贏未來是我們應對挑戰順利前行的最優方案。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姜學峰在演講中分析指出,天然氣在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穩定器和調節器作用,是應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間隙性、波動性的重要手段。2035年之前天然氣需求仍將較快增長,增長主要驅動還是替代煤炭,以及融合新能源發展,2035年到2050年期間推動天然氣增長主要動力變成與新能源融合發展,基礎能源作用逐步削弱,到2050年之后,驅動力與新能源融合發展,主要調峰為主??偟膩砜?#xff0c;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天然氣出口國論壇秘書長Mohamed Hamel在主旨演講中指出,挑戰在于加快技術的應用,現在有4000萬噸CCEF正在利用當中,還有更多技術正在研發當中,到2050年將達到50億噸CCES能力,通過碳捕捉和碳封存可以大幅度減少碳排放,減少世界經濟當中的碳足跡,優化流程。所以需要擴大規模,根據天然氣出口國論壇的預測,低碳氫能將從目前的200萬噸增加5000萬噸,二十年時間里,氫能生產能力不斷增加,將有助于實現《巴黎氣候協定》。從生物制能向IPC轉變可以打開新的大門和打開新的機遇。
談到未來可持續能源體系,國際燃氣聯盟主席李雅蘭認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一個清潔安全可負擔的能源體系支撐,未來理想的可持續能源體系是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由多種能源組成的,而不是單一能源構成。實現未來能源體系面臨諸多挑戰,從傳統能源到未來能源轉型,過程是漫長的,也會遇到很多挑戰。
維多 LNG 長協總經理任麗娜則表示,我們對整個LNG長期供需大的平衡點還是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她還表示,在中國新興市場面臨非常多新興機會,可以跟客戶討論出很多有創新性、能解決客戶問題的辦法。
美國切尼爾能源中國區首席執行官賈穎在演講中表示,美國LNG在當前也在未來將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切尼爾能源作為最大的美國供應商,未來發展規劃將會增加2000萬噸。
德國SEFE能源公司亞太區高級副總裁許維珩認為,我們最擔心應該就是市場上的波動性了,因為市場其實需要平衡的,任何供應上的紊亂或者特殊條件都有可能放大的效應,從而對價格的波動性產生影響,這就像“蝴蝶效應”一樣。
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天然氣二部總經理張耀予在分享中表示,過去幾年天然氣市場發生巨大的變化,作為國內的能源保供重要的一員,重心是降本增效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天然氣供應鏈與交易部總經理齊曉忠在發言中指出,在雙碳目標的背景下,“十四五”期間天然氣仍將保持快速的增長,而且資源還呈寬松的狀態。2019年國家管網成立以來到現在運行幾年了,但是國家管網主干管網管容趨于飽和,LNG作為補充氣源,將長期共存。
深圳華安液化石油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葉錦業與東莞道生天然氣公司總經理劉熹分別圍繞市場需求的穩定和和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并綜合研判了未來的發展趨勢。
新奧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風控總監,歐洲(倫敦)辦公室總經理朱海則從交易風險的視角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遠景能源全球高級副總裁、國際氨能協會董事郁峰在發表主題為《綠氨可以帶我們進入零碳的未來》的演講中,分析了低碳氨市場的發展空間,并對前景充滿了期待。
本次峰會還組織了多場主題討論環節。其中由GTT中國總經理安南主持的《全球LNG航運市場發展趨勢及減排戰略》專題受人關注,來自商船三井、英國勞氏滬東中華造船集團和Affinity等公司的嘉賓針對LNG航運市場以及中國LNG造船行業發展趨勢發表了各自的心得和體會。
在《亞洲LNG市場展望》圓桌討論環節中,聯合石化天然氣貿易中心副總經理丁慧,蘭亭能源LNG貿易、船運及運營全球總監佘芯儀,澳德賽能源商務運營和新業務開發副總裁宋在潤,泰國國家石油公司 PTT Global LNG 戰略規劃及業務發展副總裁Dulyapun Buranawit以及ENGIE集團亞太區LNG貿易負責人石洋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亞洲市場如何優化LNG戰略以保證能源安全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其中澳德賽能源的宋在潤表示:長期來看,有一些規劃項目,市場上肯定有強勁需求,我們看到買家過來簽訂長協,我們業務肯定也是可持續的,但是從項目執行角度來看,這些項目是否能夠及時交付、及時落地,它需要很高的成本、需要很多資源,會有財務上的挑戰,所以這些都會產生影響,我可能沒有那么多聰明,我不知道2020年以后什么情況,價格彈性也是一個問題,這些需求是不是回來?價格是不是恢復?這些決定中長期的情況。
中石化天然氣分公司國際貿易中心副經理張少增、中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天然氣二部高級交易員馮陳玥、維多LNG交易經理焦陽以及標普全球大宗商品全球LNG總監Ciaran Roe在《全球天然氣及LNG定價及合約趨勢展望》的圓桌論壇討論中,對全球天然氣及LNG定價及合約趨勢展望進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讀。
構建氫能生態,推動清潔氫能產業鏈建設
氫能,被譽為“21世紀終極能源”,也是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加速開發利用的一種清潔能源。隨著氫能行業步入發展快車道,萬億級的市場發展前景也吸引了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大力布局。
英國駐華大使館商業貿易部中國區能源事業總監David? Giles說,我們的氫戰略從2021年8月開始并覆蓋全國。他表示,在英國,正在有效進行分解制氫、然后運輸、使用。同時還發布了低碳氫能發展的戰略,讓投資者有信心投資這個行業。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地質經濟局首席經濟學家林寧以美國舉例說,美國能源部在2021年6月推出雄心勃勃的計劃“111”,十年之內2032年將清潔氫氣成本降低1美元/公斤,意味著平均成本5美元/公斤降低80%。但是美國主要做上游的制氫,其實在整個推動過程中,我們發現下游市場發展非常緩慢。氫能成本很高,因此氫能服務最好疊加多個不同下游市場,來彌合價值差距。他還指出,儲存和運輸靈活性也非常重要。
意大利天然氣管網分公司中國副總裁孫守祥對氫能發展發表看法說,從基礎設施投資邏輯來看,有三點,第一政府監管和政策,第二是項目和技術,第三是商業。他的結論是因國而宜、因時而宜。
中石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副總經理羅大清、中石化資本公司產業投資部董事總經理孫榮濤、中國城燃氫聯盟秘書長趙吉詩、中國氣協液化天然氣分會副秘書長馮憲高以及跨國碳中和50人論壇秘書長劉恒偉則詳細介紹了綠色氫能在可持續能源轉型中的重要作用,強調能源轉型勢在必行,指出綠色氫能在非化石能源替代、儲能和電力供應等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并深入分析了氫產業的市場發展、產業技術創新和規?;瘧玫确矫娴膯栴}。
吉寶基礎設施總裁林裕玲則提出氨也是很不錯的替代能源:“我們正在大力推動把氫能變著更加便利化,所以正在推動綠氨,因為通過可再生能源生產氫,把它和氨相結合,然后運輸、儲存,再用于大規模的運用。不管清潔能源生產、清潔電力生產,還是供暖,或者說是海上運輸,所以氨也是很好的替代,在這個領域新加坡正在大力推動發展?!?br /> 液化空氣集團(中國)企業事務總監兼氫能戰略官Mickael? Naouri分析認為,中國有可能成為氫能發展最快的國家,不管是綠氫還是藍氫,相信中國有能力比其他國家實現更大規模快速的發展,相信中國氫能市場的運行肯定會更強。
廣東佛燃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濤認為制氫產業鏈和燃氣傳統的配氣、用氣有一些殊途同歸的地方,并表示佛燃集團在加氫制氫、核心裝備、SOFC三個方面正在做更多的努力和創新。
澳大利亞駐華使館工業科技與資源參贊澳大利亞Jess Brown女士則介紹其對脫碳經濟實現路徑的見解和建議。
可再生能源加天然氣模式是低碳排放發電的最優組合
在爐邊對話環節,北京大學能源大學副院長楊雷與Rystad Energy睿哲德亞太區總經理Vijay Krishnan分享了對能源轉型和能源安全的看法,討論重點包括歐洲能源安全挑戰和能源轉型的現實政策考量,以及中國在能源轉型方面的行動和挑戰。雙方都強調了天然氣和氫能作為未來能源的重要角色,以及兩者協同發展的潛力,并一致認同應用場景對降低氫能成本的重要性,以及政策鼓勵和增加規模效應的必要性。
國家電投吉電股份氫能產業中心副主任何適與中國石油學會石油經濟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朱興珊則從產業升級的視角對包括氫能在內的清潔能源體系的發展現狀、存在的挑戰和技術突圍路徑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并提出專業化的發展建議。
在《氫氨一體化發展將如何支持中國的碳中和路線圖?》的圓桌論壇討論環節,遠景能源全球高級副總裁、國際氨能協會(AEA)董事郁峰、國家電投吉電股份氫能產業中心副主任何適、和佛山環境與能源研究院執行副院長王子緣,分享了各自在綠氫綠氨產業發展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作為全球市場參與中國能源轉型之旅并開展投資和合作的能源盛會,本次峰會不僅為國際市場提供眾多機會,還為區域和國際LNG、天然氣、氫氨能源以及低碳能源行業快速實現能源轉型并實現凈零排放提供支持,也為參會者充分了解如何快速實現能源轉型并實現碳中和的趨勢、挑戰和機遇。
DMG會展集團 (dmg events)副總裁Marcus Magee向記者介紹,DMG events擁有世界上最廣泛的能源展覽會和研討會組合,旗艦展會包括阿布扎比國際石油展 (ADIPEC)、Gastech、全球能源展、埃及能源展 (EGYPES) 和Future Energy Asia(亞洲未來能源展覽會)等。每年主辦80多場全球能源盛會,吸引全球100多萬人次參會。
(本報記者 朱晨輝)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