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能馬鞍山發電有限公司智慧化電廠建設方興未艾
皖能馬鞍山發電有限公司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方面的探索應用,生產一線運用無人巡檢機器人等智能“神”器,管理系統運用“數字馬電”實現指尖“云辦公”,用智慧化電廠建設助力開啟火電轉型“新”時代。據悉,年初公司在皖能股份“揭榜掛帥”的“火力發電船運碼頭自動卸煤系統研究與應用”項目,已于6月中旬完成技術規范書審批,標志著智慧化電廠建設在電力生產“口糧”供應的輸煤系統關鍵環節得到有效推進落實。
“安全更有保障了”。走進集控運行室,7塊LED屏幕墻異常顯眼,實現了安全管控、燃燒狀態、設備監控、隱患風險管理等多個方面實地情況的集中監測和可視化展現。操作臺前,運行人員正在聚精會神的操作監盤,鼠標移動、精準點擊,系統圖示立即躍然盤前、顯示大屏上,隨時遠程控制現場設備,設備運轉狀態、系統監測等數據一覽無余。而現場實地操作的畫面也同步映射在屏上,集控室和操作區,兩邊的對講機準確傳達指令,安措執行、測量溫度、傾聽振動、規范作業等,實現同步同頻,完美處置每一次缺陷。同時,盤前不時響起的“過熱器水溫較高”紅線報警聲,讓在線故障診斷變得更加容易,實現24小時保障機組生產安全。截至7月3日,公司已實現安全生產10204天,本年度能源保供36.57億千瓦時。
“工作更加輕松了”。公司緊跟電力改革、綠色發展的時代步伐,在兩臺660WM機組的基礎上,落實“人才強企”“移人增效”工作,想方設法運用科技手段實現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最大化。公司有序推進智能化設備,先后實施化水巡檢機器人、灰庫區域AI項目、煤炭全生命周期管控系統,通過安裝智能設備,對化水、灰庫、煤炭進行在線監測,增加無人巡檢或無人值守的覆蓋面,促使職工從體力勞動者變為腦力勞動者,進一步實現減人提效,目前已實現化學崗減人1/3,灰庫安全監督全天24小時,從煤炭采集到入爐燃燒全周期管控。通過行而有效的手段,進一步落實強有力的技防物防,減少現場人為風險因素,提升經濟效益,讓工作越來越安全,生活越來越幸福!
“黨建優勢更加突出了”。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核心領導作用,堅持“黨建先行”、突出“管理先進”、實施“機制創新”、推進“發展創效”。圍繞公司高質量發展目標和年度生產經營目標,大力開展合理化建議征集、技術攻關、創新創效“五小”、QC小組等活動,聚焦安全生產、節能技改、修舊利廢、降本增效等工作,已征集合理化建議40余條,梳理“12+7+5”項清單,為企業轉型發展獻良策。同時積極組織多項勞動技能競賽和黨員突擊行動,開展導師帶徒、崗位練兵和實戰演練,推動機組靈活性改造項目,全力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為加快打造完成“三優一智”標桿電廠精準賦能。
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引領未來。公司將繼續堅持科技創新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發展新質生產力,抓機遇、補短板、破瓶頸,加快推進新能源開發和智慧化電廠建設,讓馬電展現蓬勃的生機和嶄新活力。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