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分,沁縣的田野金光閃閃,谷穗歡騰搖曳,每一粒沁州黃小米都閃爍著豐收的笑意,唱響歡樂的農歌。
色澤金黃透亮,形如珍珠般圓潤;熬制為小米粥,口感綿潤,香氣撲鼻。
這被喚作“金珠子”的小小米粒,便是有清康熙皇帝賜名“沁州黃”的沁縣地方特產——沁州黃小米。
9月28日,慶祝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沁州黃小米大會于9月28日在山西省長治市沁縣拉開帷幕。大會以“突出品牌引領,推進質量興農”為主題,旨在助力“特優”農產品高質量發展,以農業豐收促進農民增收。
“金珠”不換沁州黃
在晉東南一帶,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換沁州黃。”沁縣,古為沁州,位于太行之巔、海河西源,地處世界雜糧生長黃金帶。當地獨具特色的紅褐土壤、優質純凈的天然水源,孕育了沁州黃小米。沁州黃不僅形體金黃,味道香美,而且營養豐富,經過有關部門鑒定,它所含的脂肪量、蛋白質、可溶性糖類的含量,都高于普通小米。
追溯歷史長河,沁州黃小米自清朝康熙年間便享有“皇家貢米”的美譽。從“糙谷米”到“沁州黃”,如今,這份歷史的厚重與榮耀,正化作推動沁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
近年來,立足資源稟賦優勢,沁縣構建起種植、加工、倉儲、物流、銷售、服務于一體的沁州黃小米全產業鏈綠色發展體系。目前沁縣沁州黃小米的播種面積達10萬畝,集中連片的千畝有機種植示范基地10個。
蹚出“特優”新路徑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產業。
位列中國四大名米之首的沁州黃,是山西“物產豐饒、小雜糧王國”的代表性農作物,濃縮了山水的饋贈,也凝結著農人的匠心。
沁縣縣委書記司慧軍在致辭中表示,沁縣持續深耕農業“特”“優”戰略,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質量興農,做特做優沁州黃區域公用品牌,不斷探索挖掘“沁州黃”小米生產力。
為解決產量低下、品種老舊等問題,近年沁縣人堅持科研攻關,積極與高等院校、專業科研單位合作,研制出多個實驗品種,實現了“小米下山”大面積高產種植。同時,通過推廣“有機旱作”的科學種田方式,實現了秋雨冬雪兼用、春雨全用,有效解決了出苗難、保苗難的瓶頸問題,增產增收效果顯著。
此外,現代農業誠然離不開市場化經營。沁縣各家企業相繼建立輪作倒茬、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各項標準,在管理方面實行統一規劃地塊兒、統一品種、統一供肥、統一技術規程、統一收購“五個統一”,把農民的活動統一到企業行動上,實現從源頭追溯產品質量。
在“新品種改良培育、有機旱作、市場化經營”這一套富含現代要素的“組合拳”加持下,當地已培育從事沁州黃產業的縣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3家,為農民增收致富發揮了實實在在的作用。
數字要素助力擦亮金字招牌
當下,數字經濟已成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引擎。
活動期間,“沁州黃小米品牌影響力指數”發布。該指數聚焦沁縣黃小米產業發展特點,從品牌引領力、品牌傳播力和品牌關注度三大維度展開,綜合評價沁州黃小米品牌建設和傳播成效,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華指數農林現貨部副總監季超
新華指數農林現貨部副總監季超介紹,從總指數運行來看,2024年三季度,沁州黃小米品牌影響力指數報148.32點,較基期上漲48.32%,這顯示過去兩年多來沁州黃小米品牌建設工作持續深入,成效十分顯著,品牌影響力持續攀升已成為引領沁州黃小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從三個分項指標來看,品牌引領力較2022年初上漲25.93%,品牌傳播力分項指標漲幅最大,達到了195.95點,品牌關注度分項指標也呈穩步上行態勢。
未來,指數也將繼續為沁州黃小米品牌建設提供數據支撐,進一步服務山西農業“特”“優”發展戰略。
金色的田野上,沁州黃小米的故事未完待續。
那一粒粒“金珠”,正化身山西農業的金色名片,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