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教室明亮寬敞,地上鋪有柔軟防護墊,桌椅無棱角,空間布置充滿童趣。近10位家長陪伴各自不到3歲的孩子席地而坐,養育師姜美玲引導他們進行親子互動:每當她念到“泡泡糖”和某個身體部位,家長和孩子就碰一下,雙手、膝蓋、額頭、后背、腳尖……大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
在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沱川鄉慧育希望兒童早期發展活動中心,這樣的公益早教課廣受歡迎。平時,附近鄉鎮村的0-3歲孩子及其家庭還可免費來這里玩耍,接受養育師的幫助。
促進教育公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北京陳江和公益基金會首創并發起慧育希望兒童早期發展項目的初衷。2019年以來,該項目取得一系列成果,2022年其與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合作,助推項目規模化發展,促進兒童早期發展和賦能鄉村女性實現雙贏。

資料圖:2019年以來,“慧育希望”兒童早期發展項目取得一系列成果。圖為養育師入戶走訪關愛兒童。北京陳江和公益基金會供圖
早期照護促兒童發展
“0-3歲是兒童社會情感發展的關鍵期,大腦的結構和功能都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早期照護對他們未來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實驗經濟研究所所長史耀疆在受訪時說。
“我們始終堅信教育是改變人生最重要的工具。”北京陳江和公益基金會一位負責人說,為了助力鄉村地區兒童早期發展,該基金會在北京注冊成立時就將致力于0-3歲嬰幼兒早期發展作為開展公益項目的主要方向之一。
經過多番調研和論證,2019年,北京陳江和公益基金會支持的第一家慧育希望兒童早期發展活動中心在山東日照五蓮縣正式落成。由此,慧育希望兒童早期發展項目開始落地生根。
史耀疆是慧育希望兒童早期發展項目團隊的參與設計者之一。他介紹說,專家團隊針對6月齡到36月齡兒童每個月齡階段的認知、語言、運動和社會情感能力特點,開發了一套由248個游戲活動組成的親子游戲干預方案,供慧育希望中心的養育師使用。
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在山東、江西、貴州、江蘇、北京和福建等省份的19個縣區資助運營了127個兒童早期發展活動中心,累計培養300余位專業養育師,服務1.6萬余個農村地區的0-3歲兒童及其家庭,免費提供超過47萬節課程。
改變了祖輩帶娃模式
北京陳江和公益基金會秘書長伍偉多次深入一線調研,他回憶說,剛開始遇到不小的挑戰,比如讓家長接受科學養育理念。“不少家長覺得養孩子只要保證吃飽穿暖就行,根本沒有意識到0-3歲早期發展的重要性。”
慧育希望中心開辦之初,養育師們還遭遇了祖輩帶娃模式困擾,即便送課入戶,家長也推三阻四,甚至把養育師當成推銷產品的騙子。
養育師齊雪紅說,當時每天都要入戶家訪,因為家長有戒心,她們第一、二次家訪謊稱路過,跟家長拉家常、了解孩子情況,逐漸將家長和孩子代入項目課程,第三次去才敢勸說家長帶孩子去活動中心。漸漸地,看到孩子的成長和變化,家長終于認識到科學養育的重要性。
昕昕(化名)爸爸葉偉說,他自己從小接受棍棒教育,見女兒淘氣,他的巴掌總是先于道理。后來,養育師啟發他要“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講道理”,并推薦他看一些書。“我學會了不少教育方法,比如怎么給孩子立規矩、教女兒講禮貌和尊重人、如何在新的環境中求助……”
為讓更多幼兒真正受益,保證項目落地,基金會與當地政府部門合作設立“項目管理辦公室”,由政府官員擔任負責人。“無論是兒童早期發展活動中心的選點布局、建設落成,還是養育師招聘、兒童招募,又或是項目宣傳推廣與日常監督管理等工作,都在項目辦的統籌下有序推進。”伍偉說。
“目前,婺源縣一共有18個慧育希望兒童早期發展活動中心,全部對外免費開放,項目由縣衛健委、縣婦聯、縣慈善會共同實施。”婺源縣慈善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項目辦主任裘漢彬介紹說。
賦能女性更廣闊天地
如今,項目在全國各地越做越好,招生不再是難事。在慧育希望中心,孩子和家長都有了可喜變化。
夢夢(化名)媽媽俞綺春獨自在家帶娃,這位和社會脫節的全職媽媽時常會覺得迷茫無助。在慧育希望中心,她獲得科學育兒的支持,結交新的朋友,臉上的笑容明顯多了。
據知,慧育希望項目在當地的農村女性中招募養育師,其中包括待業的全職媽媽。她們入職之后,由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實驗經濟研究所專家團隊進行培訓,此后還有定期督導支持以及地區間的交流學習活動。目前,項目已在全國培訓300余位既具備熟練實操技能,又擁有豐富專業知識的本土化養育師。
養育師汪春燕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在家做全職媽媽七八年,等孩子上了幼兒園,她想重新求職,卻因空窗期太長而屢屢受挫。如今,她在新的工作中收獲了自尊和自信。“以前在家帶孩子,人家不會認為是在上班。”汪春燕說,現在自己在崗位上盡職盡力,既得到孩子和家長的認可,還有了一份可自由支配的收入。
“養育師大多來自本地,經過項目長期培育,我們共同探索出一套可落地的專業服務內容和人才培養模式,為當地留下了一直帶不走的鄉村一線專業服務者隊伍。”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秦偉介紹說,很多養育師得到賦能,已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張素 張楠茜)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