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臨近,中國好人、全國“最美志愿者”、全國“最美退役軍人”、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張志勇,帶領徐匯學子陳思涵、居子杰、孫意珂、黃昌銘、謝頤等組隊奔赴云南普洱、勐海等地,開展“走公益路社會實踐”活動,尋找志愿助力鄉(xiāng)村的更多可能和持續(xù)發(fā)展道路。
助困,一枝一葉總關情
當歷經長達九個小時顛簸而險峻的車程,在勐海縣勐宋鄉(xiāng)1500米海拔的山上,公益之路的第一站,志愿者們走進了三戶特殊家庭:因腦部有疾需要開刀的4歲佤族女孩,分別上三年級和五年級的哈尼族單親家庭兄弟,家中父親剛去世、在期末考試獲全校第一的拉祜族女孩。簡單的住房、樸素的衣著,生活的不易在他們眼中化成了堅定。

“我們很高興能與他們結對,希望能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yè)。”“如果他們有學業(yè)和生活上的困難,我們一定盡力幫助解決。”……志愿隊伍中的4名學子分別與這3戶孩子結對,捐助他們一學期的生活學習費用,讓他們能繼續(xù)完成學業(yè)。
助力,獨行不如眾人行
一人行速,眾人行遠。幫助特殊家庭的孩子解決困難,只是公益志愿行的一部分,如何能讓這份公益的力量擴散開來,此次公益行的志愿者們亦在尋找答案。

當志愿者們來到普洱(思茅區(qū))2024年我們的節(jié)日“迎新春送祝福”志愿服務活動暨文藝匯演文明實踐活動現場,置身于500多人的環(huán)形廣場,人手一面的五星紅旗匯聚成紅色的海洋,身著各式民族服裝的志愿者,用大合唱、特色民族舞蹈、手鼓等,歌唱走進新時代的美好生活和豪情壯志。
徐匯公益行志愿者中的4名青少年,用自己積攢的零用錢向普洱市志愿者青少年代表捐贈助學金,還與普洱市志愿者協會會長劉吉輝所帶領的志愿者團隊進行專題座談,互相交流、互相借鑒,希望推動邊遠地區(qū)志愿服務活動不斷融入群眾需求,凝聚更強大的奮進力量。
助心,為有源頭活水來
如何可持續(xù)、高質量發(fā)展教育事業(yè),讓其成為當地發(fā)展的“內生發(fā)展動力”?這成為此次徐匯公益行志愿者思考的問題。

志愿者們通過問卷調查,向勐海縣小學生征集他們的愿望和目標。“學文化、增長知識”“學習強國,實現中國夢”“學好本事,更好地工作,服務家鄉(xiāng)”……這場“向希望行”主題調研活動,表達出當地孩子們樸素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在勐海縣第一中心小學景龍校區(qū),志愿者聽到了這樣的答案:“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教育權,學知識、長智慧,‘一個不能少’,‘讓人人成才’。”學校兩位常務副校長介紹說,這才是勐海縣未來發(fā)展的永久動力。
據悉,志愿者們針對學生提出的“有更多的課外閱讀書、音樂、視頻”的愿望,捐贈了排簫等音樂器材,成立了一間音樂夢想教室。志愿者們后續(xù)還將在上海收集各類圖書,開展圖書推薦活動。(上海市徐匯區(qū)退役軍人事務局)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