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孫嶸捷作為上海市徐匯區楓林街道宛六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既是社區調解老娘舅,也是百姓宣講團長,還是楓林街道“上海剪紙”非遺傳承志愿服務隊骨干隊員。他充分發揮一技之長、一己之光,長期致力于社區志愿服務,為打造和諧宛六、幸福宛六、宜居宛六、全區最大規模老舊小區加梯全覆蓋的宛六,作出自身貢獻。他先后獲得2022年上海市擔當作為優秀居村黨組織書記、上海市五一勞動獎、2023年徐匯區“十佳”居民區黨組織書記、2023年度全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百名優秀主任 (站長)”等榮譽稱號。

孫嶸捷于2005年12月入伍,2007年12月退役。他的爺爺和父親都是軍人,爺爺于1944年參加抗戰,曾在陸軍服役,父親曾在海軍部隊服役,孫嶸捷在空軍某部服役。退役后,他扎根社區十余年,始終把浸透在血液中的那份情感和在部隊培養的作風意志化作工作動力,踐行著一名退役軍人的使命與擔當。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幸福指數再提升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事關千家萬戶,是為群眾辦實事、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一項重要舉措。宛南六村共有43個門棟,經徐匯區房管局相關評估,有32個門棟“適合加裝”,11個門棟“較難加裝”,整個小區具備全覆蓋加裝條件。

孫嶸捷調任宛六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后,身先士卒開展工作,積極挖掘社區能人、達人,迅速組建一支由居民區黨員、樓組長、物業等成員組成的“六鄰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探索出“一統領三帶動”加梯工作法,居民群眾既當宣傳員,也當監督員、巡查員,還當“老娘舅”,做好加梯監督、矛盾調解,通過自治擬定《加梯住戶守則》《乘梯公約》,畫好“同心圓”。
目前小區43個單元樓道實現全覆蓋加裝,為全區最大規模整建制加梯老舊小區。同時做好美麗樓道建設、外墻維修粉刷、架空線入地等“三舊”變“三新”總體設計,讓加梯和小區美化發揮疊加效應,讓宛六居民更有獲得感、共贏感。依托民生實事項目,在43個加梯“三人小組”基礎上,同步建立43個樓棟黨小組,就地轉化為樓組自治小會,共同傳遞黨的聲音、收集社情民意、調解矛盾糾紛、促進和諧穩定,實現樓道事務自我管理和閉環處置。
凝聚宣講力量,群眾認可再提高
作為宛六百姓宣講團團長、宛六居委會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孫嶸捷凝聚了15位退役軍人加入百姓宣講團。在過去七年間共開展200多場宣講,用貼近群眾的鮮活語言聚焦黨的政策方針,講群眾身邊的大小事,讓宣講團成為基層教育群眾和社區治理的生動載體。

孫嶸捷合理利用宛六小區毗鄰新四軍歷史研究會、龍華烈士陵園的優勢,與“上海故事匯”結對共建,特別成立宛六宣講團小分隊“榮之隊”,聘請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秘書長顏寧、龍華烈士陵園講解員、上海故事匯葛明銘等宣講“明星”加入,讓宣講達人進一步聚攏社區人氣、提振社區士氣。結合紅色故事和自身經歷,開展“退役軍人講二十大”宣講活動,從黨的二十大報告體會到國防事業建設、社區治理建設感想,孫嶸捷帶領退役軍人成員積極向身邊人傳遞黨的“好聲音”。
宛南六村百姓理論宣講團作為社區開展基層理論宣講主力軍,既是黨的理論武裝宣講“傳聲筒”“翻譯筆”,也是黨的好政策“傳感器”“擴音器”,得到群眾認可與歡迎。
運用剪紙技藝,非遺文化大放異彩
孫嶸捷還是楓林街道“上海剪紙”非遺傳承志愿服務隊骨干隊員。2007年從部隊光榮退役后,孫嶸捷積極投身楓林社區建設。加入“上海剪紙”非遺傳承志愿服務隊后,他潛心鉆研,刻苦練習,一直致力于“上海剪紙”保護和傳承,成績斐然。他還帶領隊員代表街道參加江浙滬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交流巡回展并榮獲金獎。孫嶸捷不計報酬,為社區居民、單位職工提供免費剪紙課程,捐出剪紙作品參加愛心義賣,籌得善款幫助社區困難居民。

孫嶸捷始終秉持著志愿初心,用自己無私的愛,在社區志愿組織中默默耕耘,以樸素的情懷播撒愛與希望的種子,以自己辛勤的汗水和心血,積極推進社區志愿服務工作。(上海市徐匯區退役軍人事務局)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