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黨員作為黨員隊伍中的“流動細胞”,其管理水平直接關乎黨的執政根基。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和改進黨員特別是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到《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工作的意見》的出臺,相關制度不斷完善,工作方向愈發明確。各級黨組織在堅持“管方向”的同時,更需“解難題”,秉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精準施策于“管”,傾注心力于“理”,以求解優解思維探索流動黨員“共建共管共促”路徑,方能推進流動黨員隊伍建設提質增效。
打破地域界限,建立聯動機制,確保組織“不斷線”。建立與流動黨員相對集中的流出地黨委組織部門會商制度,加強省際、市際及跨省份之間的結對共建,堅持責任聯結,優化各地“智慧黨建”系統功能,理順上線“接、查、納、轉”等業務流程,實現轉入黨員信息全市域打通,推動區、街鎮、居村各層級聯系確認,提高線上摸排效率,健全流動黨員信息庫。按照分層分類納管原則,依托全國黨員管理信息系統基礎信息,健全流動黨員信息管理臺賬,形成“月度跟蹤、季度統計、年度更新”流程,并制定流動黨員集中排查具體工作方法,做到基本情況清、流出地點清、流入時間清、居住狀況清、從業情況清等“五個清”,形成“一人一檔”“一地一冊”信息,促進流動黨員管理信息共享,推動毗鄰區域流出、流入地黨組織信息互聯互通互認。
聚焦作用發揮,建立關懷機制,確保服務“不缺位”。流出地黨組織應當加強與流入地黨組織的聯系,及時了解流動黨員在流入地落實組織關系、發揮黨員作用等情況,督促流動黨員增強組織觀念,主動與所到地方或單位的黨組織取得聯系、積極參加黨的組織生活。在物流、外賣、網約車等流動黨員集中領域,開展共建活動,推動組織建設、行業發展等資源集聚共享。延伸黨課教育、技能培訓、就業指導等服務觸角,幫助解決租房子、找工作、小孩上學等關鍵小事,通過設立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和開展黨員承諾踐諾、志愿服務等,把表現優秀的流動黨員培育選樹出來,增強流動黨員的獲得感、榮譽感、歸屬感,激活流動黨員從“區域流入”轉為“作用融入”。集成關心關愛、典型引路、價值引領等多元融合式激勵辦法,推動實現城市共治共享的雙向奔赴。
加大保障力度,建立共管機制,確保納管“不斷檔”。細化流入地黨組織應協助做好流動黨員日常管理的具體實施細則,制定流出地和流入地黨組織應當銜接做好流動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工作的具體流程。由組織部門具體指導,督促抓好各項任務落實,會同黨委社會工作部門和公安、人社等部門,定期通報和研究流動黨員管理工作。按照“應建盡建、能建則建”原則,分類推進工作型、居住型、聯建型、兜底型等黨組織建設。采取每年列支一定數額的市管黨費,各級財政支持、黨費補助、黨員互助、社會捐助、成員單位資助等多渠道籌集經費方式,依托黨群服務矩陣建設,整合場地、課程等資源,確保流動黨組織有人能管事、有錢能辦事、有資源能干事。
?(作者:王潔,云南省蒙自市委組織部)
相關稿件